罗奇峰教授接受文汇报采访:只要灾区需要 随时可以出发 |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罗奇峰教授接受文汇报采访:只要灾区需要 随时可以出发

罗奇峰教授接受文汇报采访:只要灾区需要 随时可以出发

发表于: 2013年04月23日

雅安地震牵动人心。记者昨天从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和同济大学了解到,研究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们正紧急启动收集信息和资料,只要“集结号”吹响,沪上的专家学者将立刻开拔,投入赈灾抢险工作。 同济大学和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是本市研究抗震和地震防灾的“重镇”。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后,都曾第一时间派出先遣部队,参与灾区赈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黄金72小时”,也是震害调查的最佳时间 震后“72小时”不仅是救援生命的黄金时间,也是震害现场调查的最佳时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大学教授罗奇峰介绍,每次地震发生后,由土木工程和城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业救援队,都是一支重要的赈灾力量。 雅安地震发生后,包括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在内的一些专家队伍已经赶赴震中灾区。“根据前方的救灾需要,只要住建部或相关部门一声令下,上海的专家随时可以出发。”罗奇峰说。 研究结构抗震的专家队伍到灾区后,一项主要任务是收集房屋等各种建筑在地震中破坏的程度,比如,从房屋结构受损分析震害原因。“这些现场资料对于地震研究来说是最宝贵的,必须在第一时间收集,它们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房屋抗震设计上的一些规定修改。” 进入灾区现场后,一些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对震后房屋作出快速评估。地震发生后,救援物资的调度和运输都需要时间,很多灾民在地震后的前几天通常住不上帐篷,没地方过夜。此时,专家要在现场对房屋的损坏程度作出评估。 据介绍,震后房屋一般分为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四种程度。经专家认定为基本完好和轻微破坏的房屋,可以用来临时安置灾民,从而减轻救灾安置方面的压力。 吸取以往教训,雅安在抗震上有进步 时刻关注四川雅安地震救援进展的罗奇峰教授告诉记者,从目前灾区传出来的一些信息看,他感受到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地方”。 “汶川大地震时,很多学校的房屋都粉碎性倒塌,但这次雅安地震,中小学的校舍虽有破损,但结构基本完好。”罗奇峰说,这体现了一大进步。汶川大地震后,我国中小学校全面启动“校安工程”,根据抗震的要求对校舍作了抗震加固。 罗奇峰还特别注意观察雅安芦山县城一些房屋在震后的情况。“虽然在震中区域,但县城一些房屋的主体结构还在。”他解释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国首先提 出了针对农村多层砖房要设置“圈梁+结构柱”的设计要求。根据我国建筑抗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从雅安芦山的情况来看,此次为7级地 震,震中裂度为9度,但芦山县城房屋“大震不倒”,主体结构还在,足见我国在抗震设计上已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有所进步。 地震已经发生,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程度,科学救灾的观念十分重要。除了国家救援队、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发挥赈灾主力作用外,各路专业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也在进驻灾区。罗奇峰认为,眼下,医疗救援队的整装集结令人满意,相比之下,现场施工救援的队伍显得有些单薄。 罗奇峰还告诉记者,他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一些已经投入救灾抢险的作业队伍,包括不断向后方传递信息的媒体记者,头上都没有戴钢盔和安全帽,缺乏保护措 施。他说,地震后伴有余震,常常发生山体滑落、石块滚落的危险。“救灾人员免不了走山路,翻山越岭,所以一定要加强防护措施。对灾民来说,看到救援人员这 种"专业"的精神面貌,也会更加安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