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峰教授“玉树地震”专题访谈 |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罗奇峰教授“玉树地震”专题访谈

罗奇峰教授“玉树地震”专题访谈

发表于: 2013年01月11日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此次地震属于哪种类型?性质是什么?近期再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国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罗奇峰就上述问题接受《生命与灾害》刊物记者的专访。 记者:罗教授,您好!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哪几类?此次地震属于哪种类型呢? 罗奇峰: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它占天然地震的85%。中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它占天然地震12%。 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它占天然地震3%。中国地震局开始公布的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3千米,后修订为14千米,无论是33、还是14千米,该次地震均为浅源地震。 记者: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玉树当地大部分民房是土木结构,伤亡情况为什么还如此之大呢? 罗奇峰:玉树地震震级比较大,造成当地大部分土木结构倒坍,从现场照片可看到,多数建筑还是粉碎性的倒塌,土砖或干打垒的土墙都碎了,楼板砸下来,很容易将人砸死或砸伤;躲过屋顶和墙体砸伤的幸存者,这类坍塌的土木结构,不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给幸存者提供的可躲藏的空间很小,破碎的土墙和泥土将人掩埋,使人呼吸非常困难,加上高原缺氧和夜晚的低温,会造成一些幸存者窒息死亡。 记者:此次地震会否造成次生灾害呢? 罗奇峰:玉树所在地为山区,有的地方已有滑坡和塌方现象,要当心震后的余震,会造成新的滑坡灾害。玉树当地的水电站虽有破坏,但由于库容不大,且已经注意放水,这有利避免次生洪水灾害。由于当地日夜温差大,又处于高原地带,震后缺乏抗寒衣被、食品、干净饮用水和药物,因此要注意防病防疫。 记者:此次地震处于高海拔、高寒地区,救援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罗奇峰:由于玉树处于高海拔、高寒地区,平均海拔4493米,救援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人们对高寒、高原适应能力不同,尤其高原反应,这一海拔高度空气中的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5%,这给来自平原的救援队员带来很大困难。即使身体不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抢险救灾活动,也很容易感到疲劳乏力。我曾在2002年10月乘长途汽车走过青藏高原,记得在海拔4645米的沱沱河住宿的那天,感到头胀脑痛,上一趟厕所都感到气喘吁吁。而我们的抢险队员、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和志愿者们还要从事强体力劳动,其劳累的程度、高原反应给他们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我希望在玉树抢险中,要注意参加抢险人员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出现高原反应,应及时治疗,要科学组织,科学施救,不能蛮干。另外,主震之后,还会发生许多余震。灾区有些受损建筑在余震中会加剧破坏,余震还会造成山体出现新的滑坡,救援人员要对余震有所防范。从灾区发回的录像和照片中,看到有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没带钢盔就钻进废墟参与搜救,这种做法很危险。我们的战士,肩负党和政府的嘱托,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保护人民的任务,他们应该学习专业抢险队,带着钢盔进入危房搜救被困者。 记者:有专家提出,在第一次4.7级地震发生可以看作是第二次7.1级强震的预警。您对此说法是如何看待的?通常发生强烈地震前发生弱震预警的概率有多大呢? 罗奇峰:一次大的地震,一般来说,由前震、主震和余震组成。但有的大震之前没有前震,如我国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日本1995年的阪神地震,就没有前震;而1975年我国的7.3级海城地震,在主震之前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有这样的谚语——“小震闹,大震到”。 现在看来,玉树地震前两小时发生的4.7级地震,是7.1级主震的前震。但是,如果光有一次4.7级地震,是无法判断其后是否有大震发生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研究员说,在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20次,4级以上每年有一二百次,因此,发生4级以上地震后,要判断后面是否会马上发生7级以上地震,这是很难预测的,同样是世界级的难题。 我很同意张的说法,“小震闹,大震到”,小震要闹到一定程度,一定数量,而不是发生一次小震,就做出有大震的判别。如果把每次小震都当成大震的预警,那就会闹得人惶惶不可终日,所造成的损失绝不亚于一次真实的地震。预报地震,虽然以震报震是一种重要手段,但还需要综合多种观测手段,做综合分析,才可以做出判断,否则,就谈不上世界级难题了。许多发达国家都放弃地震预报,公开在杂志发表文章说地震预报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支持搞地震预报,增加监测能力,一批地震科学工作者也在踏踏实实开展这项工作,的确也有过不止一次的成功预报。我们应该看到地震预报的难度,对地震科学工作者要有宽容的态度;同时,认识地震灾害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工程建筑的抗震设防与抗震设计上。 普及地震序列的知识,对防灾减灾的意义不可小嘘。在玉树地震前2小时发生了4.7级小震,玉树第一民族中学值班副校长严力多德被惊醒,他当时有不祥之感,事实上是将4.7级地震当成了大震前兆,和值班老师挨个将学生叫醒,并安排学生到操场读书,躲过了7.1级大震这一劫,否则,震后夷为平地的男生宿舍楼、严重倾塌的女生宿舍和教工宿舍,不知要造成多大的伤亡。 记者:在纪念“5.12”四川汶川地震两周年前夕我国青海又发生7.1级强震,实在令人扼腕。那么,这次地震跟汶川地震有所关联吗?巴颜喀拉地块的地震带大概是怎么分布的? 罗奇峰:学者研究表明,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同属巴颜喀拉块体,该块体北边界是昆仑山,南边界穿过唐古拉山地区,与川滇藏交界,东边界就是龙门山断裂带。这一块体周边非常活跃,汶川地震震中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即该块体的东边界;玉树地震震中位于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即该块体的南边界处;还有以前发生的几次大震,如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地震,也是在此块体上。 记者:从全国范围来看,您觉得近期或者近些年再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 罗奇峰:我们国家只有台湾、海南等少部分地区位于环太平洋板地震带,多数地区发生的地震属内陆地震。内陆地震有震源浅、分布散乱、破坏性强的特点,对内陆地震做时间、空间和强度的准确预报非常困难,特别是短临预报,那就难上加难。因此,要我回答您的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 但有一点可以回答的是,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强的重要灾种,我们必须重视。我们需要研究抗震设防水准和抗震设计理论。抗震设防水准,是与国家、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相配备的,设防水准是在经济投入与我们所能承受灾害损失程度之间寻求的一种平衡,对灾害的设防不能没有限制;而灾害,尤其是大的地震灾害一定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对此,人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确定一定的设防水准之后,我们需要不断改善我们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求达到降低地震损失的目的。 记者:进入到2010年以来,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是11次,6级以上就更多了。地球到底是怎么了?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地震太多了,什么印尼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奇峰:许多人谈起这些地震,都会产生这些想法,甚至还会联想到所谓“2012”大灾难的预言,有些人还推波助澜,制造恐怖气氛。除信迷信或别有用心之外,因近年地震而产生疑问的人来说,主要还是对地震的成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智利地震和印尼地震分别发生在太平洋板块的东侧和西南侧,智利和印尼分别处在太平洋板块插入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边缘区域,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这些边缘区域容易发生地震,这两个国家就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边和西边。因此,对智利和印尼来说,发生大震并不稀奇。 而海地7.3级地震,因为震中在太子港,人口密集,建筑抗震能力低,损失惨重,但它与智利相距甚远,与智利地震没有内在联系。我国的玉树地震是板内地震,与智利的板缘地震特点相差很大,更没有必然联系了。 正如编辑所说,进入2010年以后,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这的确说明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期,前一段有人说还没有超过平均水平,不认为进入活跃期,但我觉得,至少可以说不处在地震平静期。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应该提高警觉,做好抗震设防,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抗震防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严格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在自然灾害面前,恐慌解决不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认识它,尽量采取正确的工程手段,降低它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不要相信所谓人类将要面对“2012”大灾难的说法,要相信科学,不要人云亦云、去相信一些人散布的地震谣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社会工作生活秩序的混乱。

上一篇:
下一篇: